什么样的御墨,才配得上康熙帝的六十岁大寿?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08-29 16:15     次浏览

 

清 康熙六十大寿御制《耕织图诗》套墨(四十八锭)

福建东南2019秋拍

 

作为重要的书写材料与文房用品,中国古人对于“墨”或者说“墨锭”相当看重。墨的质量决定了书画作品能否在千年之后仍旧焕发着难以泯灭的神采。《蕉窗九录》云:“古人用墨,必择精品,盖不特籍美于今,更籍传美于后。昔晋唐之书,宋元书之,皆传数百年,墨色如漆,神气赖以全,若墨之下者,用浓见水则松散湮污,用澹则重褙,则神气索然,未及数年墨迹已脱,此用墨之不可不精也。”说的正是这个道理。也因此,文人和书画家们格外看重墨的质量,上品之墨,其价逾拱璧,甚至有“黄金可得而佳墨不可得”的俗谚。

 

 

文人贵胄们纷纷以收藏名墨为傲,皇宫之中亦是如此,除了地方进贡的“贡墨”之外,宫中也云集能工巧匠制作“御墨”以供皇帝使用。清代皇宫中,内务府造办处御书处有“墨作”,专司制作御墨,这类御墨,无论在选材、设计、制作上都极尽奢华,代表了清代宫廷独特的审美趣味和工艺高度,因此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一直受到关注。但此类御墨因作为内廷专用,故极少流入民间,目前以两岸故宫所藏最为丰富,艺术市场则罕有出现。

 

清代御墨中以康雍乾三代为代表,而康熙御墨因其选材、制作、装饰延续了明代之余绪,更显难得,往往为藏家珍而宝之,目前艺市中无有流通者,一旦现身则必然引发诸多关注——清康熙六十寿诞御制《耕织图诗》套墨就是其中的典型。

 

清 康熙六十大寿御制《耕织图诗》套墨 

原配提梁漆盒(正、背面局部)

 

这套清康熙六十寿诞御制《耕织图诗》套墨共四十八锭,全部装于清宫原配的提梁漆盒内。提梁漆盒正面和顶部绘有五爪双龙,左右、背面绘有正面龙,提梁上绘有金缠枝花纹。这种漆艺提梁囊匣是清宫御墨包装的典范,囊匣整体用料厚重饱满,给人大气纯正的稳当之感,而富贵华丽的装饰则消减了因厚实用料而产生的笨重感:描金彩绘,纹样细腻丰富,通过多种金色的运用,彰显了强烈的层次感,烘托出煌煌大气的皇家奢华之风,是清代御墨最高级别的包装,其身份无可置疑。“以漆匣密藏之,欲滋其润”更是最妥当的墨锭收藏包装。

 

 

漆盒内共设有四个抽屉,每一屉中装有十二锭墨,共四十八锭。每一锭墨都配有黄绫套及五爪龙锦盖,二锭合装在一个小杉木盒内,每屉六盒,使得墨锭严丝合缝地放置于屉中,防止因磕碰和晃动引起的损坏,这也是其历经三百年仍然保存完好的原因。

 

 

打开杉木盒上的五爪龙锦盖,抽出黄绫套,四十八笏《耕织图诗》墨锭便完全呈现于世人面前。四十八锭墨形制尺寸完全相同,每笏墨及侧款、顶款,俱刻有“皇清康熙甲午年”“顶烟”字样,以《佩文斋耕织图》46幅为原型,正面为《耕织图》,背面为康熙帝为《耕织图》所写的御制诗,加上“耕”“织”各一的序文,组成了“耕”墨二十四笏,“织”墨二十四笏。背面的阴文“御制诗”三字以纯金描绘,与正面的印拓同色,下方的诗文内容亦是阴文,填描的则是金掺银,层次感丰富。

 

 

《耕织图》是康熙帝于1696年命御用画师焦秉贞所绘,并由康熙帝亲自撰序,逐图题诗,意在教化百姓、鼓励农桑,恢复因清初长期战乱导致停滞的农业生产。被赋予了这样重大的政治意义,因此康熙帝特别重视《耕织图》,而肩负了重任的焦秉贞也不负期望,以极为生动细腻的笔法再现了农桑中每个重要的环节,兼之融合了西方透视的技法,以及精湛古雅的设色,实为难得一见的佳作。《耕织图》完成后,康熙帝命内府镂版印行,由朱圭、梅裕风刻版,康熙五十一年,终于全部刻板制作完成。

 

清焦秉贞画 康熙诗 御制耕织图

(节选)

国会图书馆藏

清康熙三十五年内府刊本

康熙六十大寿御制《耕织图诗》套墨(节选)

 

制作于康熙甲午年(即公元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康熙帝六十岁时)的《耕织图诗》套墨则是以此《耕织图》与御制诗为蓝本,选取图中最生动、最紧要的部分,并加以构图整合、细节的再创作,雕刻长方的墨模,将平面的图画呈现为具有立体感的“雕刻式”图案展现于墨锭上,同时保留了画作线条精细、转折柔和、刻画生动、不同物象质感鲜明的特点,在艺术形式的转化上可谓成功。也因《耕织图》意义重大,画面精彩,自此成为清宫御墨的重要题材之一。

 

御制耕织图

清康熙三十五年序內府刊本

哈佛大学图书馆藏

 

清代吴振棫《养吉斋丛录》有载:“供御之文房四事,别类、称名不可胜纪……圣祖朝收藏者,墨上刻绘标志曰‘端凝鉴赏’、曰‘内殿轻煤’、曰‘渊鉴斋模古墨清赏’、曰‘订正古文墨’、曰‘评选古文墨’、日‘佩文斋藏墨’……曰‘《耕织图》御诗墨’。”由此可见《耕织图》御墨之影响深远,特别是此套御墨乃专为康熙六十大寿所制,体量巨大、品相完整、等级崇高,又为康熙朝制作,堪称“独一无二”。

 

 

由于意义重大,这套御墨的工艺也因此更精细、复杂。在材料上,历来有以珍贵矿石、黄金和中药入墨的传统。宋代李廷珪制墨,每料用珍珠三两,王晋卿制墨,用黄金和丹砂;明代罗小华墨以黄金、珍珠杂捣混合,方于鲁、程君房制墨,于传统的珍珠之外又加入麝香……清宫的墨特别是康熙时期的墨,延续了明墨之余绪,自然也加入了黄金、珍珠、麝香、熊胆等等,种种材料精挑细选,可惜秘方未传,也使得康熙御墨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当下也无法被完整复制。

 

“皇清康熙甲午年”

(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康熙皇帝六十岁)

 

 

特别是这套康熙御制《耕织图诗》套墨,其表面的楷书阳识“顶烟”亦彰显了其选材之精,加之繁复的制作工序,造就了此套墨致密的质地,从表面“耕织图”以及序文纤毫毕现的细节、有力挺拔的线条、都可以印证这一点。若质地稍有松散或材料研磨不够细腻、混合不够充分,都可能导致画面的残缺、漶漫、模糊,然而此套墨自制作完毕后,经三百年跌宕变迁,仍然线条清晰、保存完好,已非“难得”所能形容。

 

清焦秉贞画 康熙诗 御制耕织图

(节选)

国会图书馆藏

清康熙三十五年内府刊本

康熙六十大寿御制《耕织图诗》套墨(节选)

 

关于墨的收藏和品玩,是自古就相当风行的收藏类别——

吕行甫好藏墨而不能书,时磨而小啜之。石昌言藏墨不许人磨。李公择见人墨辄夺。苏子瞻蓄墨至七千梃,遇天气晴霁辄出品玩。而潘谷见秦少游所藏廷珪墨即下拜,曰:‘真李氏物,我生再见矣’,司马温公无所嗜好,独蓄墨数百斤。

 

 

对于墨的价值衡量,不仅仅只限于实用价值这一层面,艺术价值、文物价值乃至稀缺资源本身的价值也成为重要的因素,这导致了“千金买墨”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屡见不鲜——

 

“黄金可得,李廷珪之墨不可得”,金章宗用黄金一斤换苏合墨一两,罗龙文所制墨价逾拱璧,方于鲁、程君房的墨一斤要用三斤的白金来换……汪氏墨品中的十色八卦墨,每锭能卖到六两,十锭就是六十两,相当于当时一个知府的一年半俸禄,而只是市品,并非御制之物,清宫御墨在当时甚至根本不可能流通于民间收藏市场中。

 

清乾隆 「龙香」御墨 (一套共十方)

北京保利2015春 龙香——清宫御赏文玩 专场

成交价:RMB 8,222,500

 

当下的艺术市场,越来越多的藏家也开始重视墨的收藏:2015年,保利“龙香——清宫御赏文玩”中一套十锭的乾隆“龙香”御墨以822.25万元成交,2018年保利的禹贡专场中,一套八方的清乾隆御制仿汉瓦当御墨也拍出了299万元的成交价。

 

以上均为乾隆御墨的拍卖数据,关于康熙御墨,目前甚至不曾现身于流通中的艺术市场,我们仅能通过乾隆御墨进行推断:乾隆御墨虽然罕见然而尚有藏家陆续释出,以瓦当和“龙香”御墨为例,仅仅八锭的瓦当御墨,每锭均价达到37万元,整体数量多出两锭的十锭“龙香”御墨,平均一锭价格达到82万元;御墨的价格随着整体数量的增加,并非简单地增加相应数量的单价,而是呈现出翻倍增加的形式。而同样属于清宫御墨之等级,比乾隆御墨更古老数十年的康熙御墨,整套数量多达四十八锭,此种意义重大的康熙御制“墨王”,其价格无可估量。

 

总之,对研究者而言,此“墨王”乃是深入了解康熙朝宫廷制墨的珍品,而对于藏家而言,这更是仅此一件、不可再得的重宝。

 

 

本次东南十周年秋拍,这套康熙六十大寿御制《耕织图诗》套墨就将正式亮相东南拍场,以其煌煌之面目、皇家之风范,飨四海藏家。

 

相关新闻
热门新闻
新闻搜索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杨桥东路19号寿山石文化城二楼

传真:+86-591-8831 8356

微信:fjdnpmwx

邮箱:admin@fjdnpm.com

东南拍卖微信号

艺术东南小程序

Copyright © 2010-2023,www.fjdnpm.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福建东南拍卖有限公司

闽ICP备12005744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256号